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智能技术创新实践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技术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以"智能技术创新实践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为核心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旨在构建融合理论教学、实践开发与社会服务的立体化培养体系。通过搭建智能技术实验平台、开发行业场景化应用工具,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与跨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包含数据采集层(支持多模态传感器接入)、算法引擎层(集成TensorFlow/PyTorch框架)、业务应用层(提供API接口与可视化界面)。核心代码库采用GitLab管理,支持多人协作开发。
支持Windows/Linux/macOS操作系统,开发环境兼容Python 3.8+、Java 11+、Node.js 16+,通过Docker容器技术实现环境快速部署。
用途
面向高校教学场景,提供课堂行为分析、知识点掌握度评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功能,支撑"智能技术创新实践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的量化评估需求。
使用说明
1. 教师端部署数据采集终端(含摄像头与麦克风阵列)
2. 配置课程知识图谱模板(JSON格式)
3. 启动实时数据分析模式(延迟<200ms)
配置要求
用途
服务于医学-工程交叉学科项目,实现CT影像三维重建、病理报告语义分析、诊疗方案智能推荐,体现跨学科人才培养特色。
使用说明
1. 上传DICOM格式医学影像(单文件<2GB)
2. 选择ResNet-50/3D U-Net算法模型
3. 导出可视化诊断报告(PDF/HTML格式)
配置要求
开设《智能系统前沿实践》《跨领域工程方法论》等特色课程,要求学生在以下方向完成至少3个实践项目:
与华为、商汤科技等企业共建6个联合实验室,提供真实行业数据集与工程化开发标准。典型项目包括:
| 组件类型 | 技术规格 | 数量要求 |
| 计算节点 | AMD EPYC 7763/512GB内存 | 8节点集群 |
| 存储阵列 | 全闪存NVMe SSD(15TB×24) | 2套 |
| 网络交换机 | 100Gbps InfiniBand HDR | 4台 |
在"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智能技术创新实践与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框架下,已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构建"理论学习-工具开发-场景验证"的闭环培养体系,本项目成功验证了智能技术驱动的新型人才培养范式。未来将持续优化实验平台功能模块,拓展更多跨学科应用场景,为新时代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